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 阴险狡诈的小人不会有好结果
【本期文章导读】
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在临终前交代他儿子务必替他报仇,儿子问是为了何事。这个人说:十年前在一个聚餐场合某人挟了我想吃的一块肉。儿子问他,当时为何不赶快扶起来吃?那人说,因为筷子上已有一块肉小人阴险狡诈。儿子说,把那块肉赶紧吃掉呀!那人说,可惜我嘴里正吃着一块肉!
1. 常言道:君子不念旧恶。这是对君子的要求,也是君子的标准。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不念旧恶”的能有几人?有的人宰相肚里可撑船,有的人则不然,芝麻大的小事也会记恨在心,难以释怀做事阴险的小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会不自觉地得罪这类心胸狭窄的“小人”,而且有时得罪了,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人不但“不忘旧恶”,而且会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要加倍报复“消消心头之恨”。
有不少人嫉恶如仇,他们对小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小人耍小聪明。在这里,我想敬告诸位,千万不要嫉恶如仇。因为这样做固然足以显示出你的正义,但在人性丛林里,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非常不切实际。由于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们会对你展开反击,这些反击往往令人防不胜防。也许你不怕他们伺机报复,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使用的始终是卑鄙下流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为人正直不圆滑。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好臣的陷害?
2. 和小人保持距离就行了,不必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毕竟他们也是需要面子的!唐朝名将郭子仪和宰相杨炎对小人的不同态度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何收拾阴险小人。
郭子仪身为国家老臣,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卓越将帅。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当朝权臣卢杞前来拜访。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丑陋,生就一张铁青脸,脸型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子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甚至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的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客都不免要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的后堂去,他独自凭几等待小人耍小聪明。卢杞走后,姬妾女侍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卢中丞来为什么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位卢中丞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一定会忍不住发笑的。那么他一定会忌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
3. 郭子仪不愧有识人之明,他看清了卢杞的阴险面目,虽然位极将相,也不敢得罪他。
卢杞的爷爷是唐玄宗时的丞相卢怀慎,以忠正节俭著称,从不以权谋私,清廉方正,是位颇受时人尊重的贤相。他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卢杞在乎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小人做事狡猾。卢杞本人也善于揣摩人意,很有心计,貌似恭谨,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俗话说,大好似忠。卢杞靠一套左右逢源的本领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了丞相的宝座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卢杞当上丞相之后,与其他奸臣一样,最先要办的就是巩固已得的地位,树立威权,打击异己。
4. 由于卢杞不仅貌丑,而且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杨炎当然瞧不起他。唐代有个制度,就是几位丞相每天要在政事堂一起用一次餐,称为会食。杨炎看不上卢杞,多次借故推辞。每次上朝都托说身体不好,独自到别处休息,不齿与卢杞共商国事。卢杞也明知道他不愿与自己同桌进食,对杨炎切齿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从此二人结下仇怨。可见在这一点上,杨炎与郭子仪相比确实要略逊一筹小人阴险狡诈。
卢杞与杨炎结怨后,千方百计谋图报复。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科出身,又面丑如鬼,教极尽阿议奉承媚主之能事,并逐渐取得了唐德宗的信任小人阴险狡诈。
5.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拒不受命为人正直不圆滑。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带兵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极力谏阻德宗,德宗很不高兴。李希烈受命掌握兵权后,正碰上连日阴雨,进军迟缓。德宗是个急性子,就去找卢杞商量。卢杞见机会已到,就趁势说:“李希烈之所以迁延徘徊,只是因为杨炎还被重用做事阴险的小人。陛下何必爱惜一个杨炎而耽误了大功呢?不如暂时免了杨。炎的相位,使李希烈心情舒畅就会竭心尽力于朝廷了。事后再起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德宗认为有理,就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丞相职务。就这样,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同桌就餐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不久,卢杞又进谗言害死了被贬的杨炎。他向德宗上奏,诡称杨炎建家庙的地点正是开元年间宰相萧嵩准备立庙之地,因为玄宗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如今杨炎又在此处建家庙,必有谋反之心如何收拾阴险小人。近日长安城内到处传言:“因为此处有帝王之气,所以杨炎要据为己有,这必定是有当帝王的野心”。德宗听后勃然大怒,下令溢杀杨炎。卢杞借助德宗之手,干掉了自己的一个政敌。
6. 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官至太子太师,在社会上名声很大。颜真卿为人忠贞,正直敢言,但不知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卢杞,总想把他排挤到外地去。若论书法和气节,颜真卿堪称为当世一流,但要对付卢粑这样的奸诈小人也是苦无良策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本来颜卢两家曾是世交,父辈曾携手并肩浴血沙场,为刎顿之交,但即便如此,卢杞也不放过。颜真卿是个直性子,也知道卢龙要整治自己,一天他特意赶到中书省对卢龙说:“我过去因遭小人憎恨,曾长期被排斥在外地。想当年安史之乱时,我与你父亲血战平原,当你父亲的首级被叛军传到平原时,我用舌头舔干净他脸上的血污,思深情笃,今天你就那么忍心不念旧谊,真的不能容我吗?”几句话说得卢杞脸色排红,然而更痛恨他了。不久,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叛军攻陷了汝州,卢杨见机会难得,就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前去劝降圆滑的人是小人吗。他说:“如果陛下派一位德高望众的老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改过自新,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息、叛乱。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名闻海人,如果派他前去,李希烈不久就会归顺朝廷。”这显然是蓄意陷害,但唐德宗对卢杞言听计从,竞信以为真,命令颜真卿去湾州宣抚李希烈。诏书下发之日,举朝震惊。结果颜真卿被叛军扣留。终于为其所害如何收拾阴险小人。卢花借刀又除掉了一个眼中钉。
由于小人当道,正直的官员虽然恨之入骨,但也只能在背地里发发牢骚,敢怒而不敢言。奸臣秦桧尽管祸国殃民,残害忠良,颇遭世人唾骂,但此人精通权术在处置“小人”问题上倒是很有一套办法。这也许是因为他本人即为奸佞小人,小人之间臭味相投,混混一气。据说秦桧当权的时候,有个书生模仿他的笔迹,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发现这是一封假信,就将那封信和他一起押送秦桧,由他处置做事阴险的小人小人耍小聪明。秦桧见了这人,就给他弄了个官当。有人大惑不解,问秦桧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此人有胆量敢以我的名义写信,必然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不用一官半职将他束缚住,他就会往北逃到胡人那里,或者逃到南方为越人效力”。乍听起来,一副深谋远虑为国为民的姿态。其实,秦桧内心还有不便言明的的隐曲,假如此人为自己的政敌利用,对自己施出小人伎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岂不太危险了吗!
7. “不与小人结仇”,这是每个为政者都不能不记取的警世之言,除非你甘愿让自己的仕途布满坎坷!
难免遇到小人
我们都希望社会上人人都成为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仁人君子,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由于教化、制度等方面的缺失,我们还是会不时地在各种场合遭遇小人,或者被小人过河拆桥,或者被小人口蜜腹剑,或者被小人阳奉阴违……这时我们该如何排遣愤懑的情绪呢?吕坤在《呻吟语·应务》篇中,特意总结了古人排遣横逆的十种方法,极富辩证的哲理智慧,对我们调节情绪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为人正直不圆滑。
一、可以进德
可以进德,是说小人可以帮助我们增益道德。
《诗经》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润之玉至美,粗厉之石至恶如何收拾阴险小人。然而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只有以石磨玉,玉才能成器。君子与君子相处,固然可以相观而善,但当与小人相处,面对小人的蛮横无理之时,更能够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道德。
小人对我的侮辱越厉害,我的心就越坚忍,这对我有什么损害呢?!
二、可以验量
可以验量,是说小人可以检验我们的气量。
《尚书》曰:“有容,德乃大。”《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林则徐也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仅是容纳君子,和而不同,还是容纳小人,含垢纳污小人耍小聪明。只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人,才是休休有容的君子气量,才是肚里撑船的宰相气量。
因此,不遇小人,不足以验证我的气量。
三、不较而避祸
不较而避祸,是说不与小人较量可以避免祸患。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当遭遇小人时,首先是反躬自省:我必不仁?我必无礼?我必不忠?
若“三自反”之后仍不能避免小人蛮横无礼的对待,那只能说明这样的小人实在是太横行无忌了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如果我们与这样的人计较,必然会生起祸端,不如息事宁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兵法有云:求而不得者,挑也无应。用和平的方式去求取尚且不可得,遑论用挑战的方式。
四、无弃前修而祟新过
无弃前修而祟新过,是说与小人较量,等于放弃以前反求诸己的美德,而增加自己新的过错。
君子爱人、敬人,又做了“三自反”的功夫,可以说是理直气壮了,但若最终忍耐不住,图一时痛快,而与小人较量一番,就会使此前所做的反身修己的工夫付之东流,而与小人一块承担争吵的罪过,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司马迁说,“无弃前修而祟新过”如何收拾阴险小人。不要抛弃以前的美德,而增加自己新的过错。
五、不辩之辩
不辩之辩,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事实胜于雄辩。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小人固然可以自己昧着良心,对人责求无已,但公道自在人心,自有公论来替我辩白小人阴险狡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必急着自我辩白。事实胜于雄辩,一切让事实说话,事实会证明一切。古语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辩之辩,是为大辩。
故智者不辩。
六、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是说要以安静制驭躁动的小人。
我反躬自省,自己没有什么错误,但小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此时就只能以静制动,安心以待之,缄口以听之,对方终有黔驴技穷的时候。
兵法有云:“不应不动,敌将自静。”敌人前来挑战,如果我按兵不动,拒不迎战,敌人也就自己安静下来了。
这说的就是以静制动的道理。
七、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是说要以退让作为进取的手段。
古人云:“身愈诎,道愈尊。”本身愈受屈辱,道理就愈尊显。古人又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终生在田界上让着别人,也不会失去一块田地,反而获得了谦让的美名。
因此,遭遇小人之时,要以退为进,可避则避之,就像周朝的太王为躲避戎狄的攻击而去邠迁歧;可下则下之,就像汉代的韩信为保全自身而受胯下之辱。
八、付之于天
付之于天,是说让老天爷来收拾小人,治他们的罪。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不仅仅是“苍苍者天”的自然之天,更是生生不已的仁义之天、赏善罚恶的道义之天。
天是人间公理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怕别人不了解我,但天道有知,不是还有老天爷了解我吗?
《诗经》曰:“投彼有昊”。把小人扔给老天爷吧,让老天爷来收拾他,治他的罪。
九、委之于命
委之于命,是说遭遇小人,有不可抗拒的命数在其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顺利有时忤逆;有时相合有时背离;有时疏远了反而更加亲近,有时厚待他反而遭到怀疑;有时偶尔相遇而和解,有时长久结怨而危险。
鲁平公正准备出去会见孟子,却受到臧仓的阻挠。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却有桓魋这样犯上作乱的哥哥。这就是渺茫难测而又真实存在的命运。遇不遇小人,亦有命存焉!
十、外宁必有内忧
外宁必有内忧,是说外部的安宁必定生于内心的忧患。
受到小人的侵陵,可使人产生惧患防危、长虑却顾的忧患意识,而不敢骄纵跋扈、恣意妄为,这样凡百祸患自然能消灭于无形之中。
孟子曰:“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因为耽于享乐、腐化堕落而被消灭。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小人是祸乱之源。谁都不愿意遭遇小人,一旦遭遇小人,生活将为之变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无法避免,这时就要有转小人之祸为小人之福的能力与方法,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吕坤在前面所说的排遣横逆的十种方法,不失为转祸为福的好方法,既排遣了内心的愤懑情绪,又能借小人之石,磨君子之玉,完善自己的德行修养。
我正遭遇小人,惹不起躲不起
我每天都上演与小人斗智斗勇的片段,唉,累心。
[赞][赞][赞][赞][赞]
好了,关于阴险狡诈小人做事风格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